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

笑谈民主派内的“团结”问题

笑谈民主派内的“团结”问题

 

    --顾晓军主义:改变中国·之九百一十四

 

 

  网上有句话,叫“追求民主不分先后”。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源于“革命不分先后”,但,我知道这话是荒谬的。

  比如,茅于轼大我20多岁,宣传民主大约也比我早吧?成名自然也比我早。他说句话,就有媒体跟着起哄,错的也跟着嚷嚷。而我即使批他,还得到处发贴子,要不影响就太小。这可以说明“追求民主不分先后”是无稽之谈吧?

  追求民主的受众即读者,也有“先入为主”吧?那么宣传民主在先的,必然占了资源,即受众优势;观点错了,也可能由他把受众朝错误方向领。可见“追求民主不分先后”,不过是不讲与混淆是非的糊涂观点。

 

  这次,我《论“共产党员民主小贩”》,顾友红尘,跟贴谈到“民主派内部不要分派”。这,其实是错误的认识与论点。

  民主派内部的派,不是我在分,而是因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,自然形成的。比如:有的左一点,有的右一点;有的比较温和,有的则较激进。境内海外所处的环境不同,认识也不会一样;即便海外,魏京生、伍凡、王丹,也不可能事事都想到一块吧?再比如,台湾的国民党、民进党,都是民主派吧?那么,是不是应该团结成一个党呢?

  用毛泽东的话说,“党外无党,帝王思想;党内无派,千奇百怪”。

 

  “团结”,这一词,源于唐宋时期,是民间民团的称谓。后来,被引伸为:聚合、抱团。

  “团结”,是一个比较适合于军队或社会主义专用的词汇。而民主派,原本就是“叽叽喳喳”,讲究的是协商与妥协。一“团结”,意见就“民主集中制”了,还有什么各抒己见、畅所欲言的民主呢?

  更何况现在的民主阵营,也是鱼龙混杂、真伪难辨,你与谁团结呢?谁又与你团结呢?如果你不官三七二十一,见谁嘴上挂着“民主”,就上去团结,那永保江山不变色的部门,还不以为你是在搞组织?还不让你先进去了再说?

 

  大家知道毛泽东为什么能赢蒋介石吗?老毛之所以赢老蒋,不是什么团结搞得好,而是削山头削得好。

  毛泽东,把张国焘这一大山头削掉了。把红四方面军,交给了他信得过的刘伯承、邓小平;后来,这支部队成了解放战争战场上、最吃苦与最能吃苦的部队。而蒋介石呢,直到退出大陆之前,也没有能够解决得了广西李宗仁、白崇禧的问题。即便是阎锡山的问题,也还是老毛帮他解决的。

  当然,毛赢蒋的主要问题,并不在这里。但,这至少可以说明:习惯思维中的“团结”,不能形成战斗力。所谓“团结”,是个掩盖主要矛盾的误导。

 

  老毛与老蒋之争,是用抢干。而今天,现实“规定”民主派一方,只能用笔;所以,“团结”就更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正确、是把握民意。

  正确把握民意,是民主派精英们要做的一个方面;而另一个方面,则是要尽可能地争取受众。这就回到了本文的开头,如茅于轼贩卖的是极右的民主观,这只能使中国与民主的实现越走越远。再如,韩寒是个人利益大于民主利益,我若不戳穿他,他裹携数百万80后在权贵资本主义与民主间左右逢源,这才是对民主的最大的损害。还如,我认为杨党员、李资本是伪民主。

  我会不会看错呢?有可能。没有人永远正确。即便我错了,敲打敲打茅于轼、韩寒及杨党员、李资本有啥不好呢?经得起我敲打的人,那才是好样的。

 

  假如是真民主,而被我的笔阵毁了咋办呢?那只能说明他战斗力太差。将来,可以算他是为中国的民主事业牺牲的。

  现在,大家渐渐接触到了一些国民党军队抗战的史实,很感动;然而,大家忽略了蒋介石的十年内战、十年发展。如果没有蒋介石的削山头,中国那才是真正的一盘散沙,很难坚持到盟军掉过枪口来对付日本。然否?

  今日中国民主派的山头,亦是林立。有《南方周末》造的《公民韩寒》,有诺奖打造的刘晓波,还有前面提到的魏京生、王丹、伍凡……谁是今后一统民主阵营的大旗?我不知道,也没兴趣。我喜欢骂战,就替未来的大旗荡平些小山头。

 

  更何况,如今到处都是特务、卧底、线人……难道我就不应该用笔阵扫一扫、试一试,甄别一下吗?

  今生,纵然是我身背“内战”、“打横枪”的骂名,我也在所不惜。

  总之,民主派内的“团结”,是个伪问题。

 

 

  (欢迎发表、转载、引用本文与观点)

 

              顾晓军 2011-1-29 于南京

 

 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